老北京的“吃”文化,原来吃可以这么讲究!

发布时间:2021-04-23 浏览次数:2478

老北京的“吃”文化,原来吃可以这么讲究!

ififuf8g (2).jpg

     说到历史悠久的北京,有很多约定俗成的生活讲究,比如从金朝起燕京地区就逐渐出现名称为“酒楼”的饭店,后来发展到明清朝代,这两朝的京师饭店也随时代发展到了鼎盛时期,在当时,以京师为文化、生活习惯的潮流引导的风潮之下,逐渐把京城的主流生活习惯及生活方式,传播到全国,是坊间生活方式和潮流的制造中心。

ififuf8g (4).jpg

     当时北京餐馆,在规模上大致可以分为几个档:楼、堂、庄、居、斋; 楼,通常指相对独立的两层以上的建筑,也有用十几间平房做为格局的,之所以称之为楼,亦有取“酒楼画舫”之意境。     堂,能够办大型宴会的,具备完善的餐桌设施,内部通常都带有自己的厅堂和舞台,京城商业名流、京师的各级官员,常在此类饭店举办堂会,宴请宾客,既可宴饮,也可请名伶上台表演戏曲,供宾客欣赏,通常这类的大型饭庄多围绕在皇城周围,比如:西打磨厂的福寿堂、东皇城根的聚宝堂、前门大栅栏的衍庆堂等,一些“堂”规格的饭庄甚至延续到今天依然生意兴隆。  
ififuf8g (1).jpg  相比“堂”规模略小的是“庄”,再次之为居,这个规模的餐馆,与堂的区别主要在只承接宴席,不办堂会,进京述职的官员,赶考的书生、贡生、国子监的监生,打尖住店的地方;与堂相比,“庄”更生活化,前门城楼附近兴起的东兴居、万兴居、复兴居、同兴居,被市民们称之为“四大兴”,与食材只用产自通县的张家湾乳猪的沙锅居、西四胡同的同和居、半截胡同的广和居、大栅栏的万福居,共同被称为名冠京城的“八大居”。    在庄之后还有斋,这类的饭店多为经营单品或较少品种的菜品起家,仅是这一道菜或一种糕点便做的出神入化,以至于坊间一提到“某某斋”,像是“大顺斋”的糖火烧、烤肉宛的烤牛肉、御香斋的酸梅汤、都会条件反射式的想起那道儿回味无穷的招牌菜,比如更接地气的“八大碗”大碗排骨、大碗扣肉、大碗肘子、大碗松肉、大碗丸子、大碗米粉肉、大碗黄鱼、大碗三黄鸡。

ififuf8g (6).jpg

     在清军入主北京城后,便将满族勋贵集团的社会地位抬升至史无前例的高点,满族的“八旗”子弟享受朝廷发给的岁银,满族在旗的孩童上学也全部由朝廷的各旗主包办,以至于不少满族八旗子弟都成了没有职业、养尊处优的京城“顽主”,玩票、斗蛐蛐、蓄画眉、遛鸟、坐茶馆,于是:吃喝成了他们的共同追求之一,八旗勋贵、世代袭承家族贵族身份的皇族后裔,每年有近半的俸禄用在了吃喝的花销上,京师的“八大饭庄”也源此得以不断发展壮大,融合“川鲁粤淮扬,闽浙湘本帮”各地的菜系特点,甚至有不少满族贵族,在幕后持股控制,明面雇佣汉族掌柜、伙计、跑堂营业的堂倌儿。也正是因为这样明面上的汉族伙计、厨子多为山东人,也直接的影响了京城菜系,受“鲁菜”影响颇深。   
 微信截图_20210423175026.png  “少公子,您来啦,一楼雅间已经给您备好”堂倌儿引客鸣堂声,在客人还没迈进大门时,已然清晰洪亮的回响在大堂,三两句便能把客人留住,让客人一进屋就心情朗悦,感受到宾至如归,此般客人还未落座,心中便念叨“今个儿得多点几个菜!”正应了“饭庄分两半,跑堂与红案”,等客人点完菜,堂倌儿应允鸣堂前,都会询问客人,“少公子,御香斋的酸梅汤是我们店的招牌饮品,是不是给您也添上一壶,爽口解腻,倍儿清爽!”客人们也都爽快应允;这场景在当时京城的饭庄已然是司空见惯;御香斋酸梅汤也自然地融入了市井百姓的生活中,说到这御香斋酸梅汤,可是颇有来历,在“康雍乾”时代,因为紫禁城多为开阔、雄伟的广场和宫殿,缺少树木遮阴,所以到每年夏季都酷暑难耐,无论是北京夏季三伏天时,皇帝去避暑山庄居住,或是在皇城、圆明园办公,皇帝身边必不可少的便是这酸梅汤,乾隆时期,宫中御厨将酸梅汤配方悄悄带出宫,并在京城创办御香斋,自此,御香斋酸梅汤便在市井街头传播开来,成为人们解腻,解暑的最佳伴侣。

66988.jpg

      传承至今,御香斋酸梅汤不断与时俱进,传承皇家御饮配方和严格的制作工艺,秉承工匠精神,坚持古法制作流程,食材严选北京京白梨,京白梨产自北京周边及河北环京地区,严格把控产品的质量、特点以及生产标准,传承悠久的配方,加上如今飞速发展的科技,御香斋的系列产品换了新的包装,不仅有玻璃瓶装还有易拉罐装和轻便塑料瓶装、使得无论是居家使用瓶装,或者出行携带易拉罐装、瓶装,都有极佳的畅饮体验,在祖国崛起的大背景下,御香斋立志国货当自强,成为走向世界的优秀民族企业!